太陽系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家庭,而這個家庭的家長就是太陽。那么,你知道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以及它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嗎?
太陽系星云假說產生于18世紀,認為太陽系由原始星云在引力之下演化而成,后又相繼出現了“災變論”和“俘獲說”等理論。隨著現代天體物理的發展,特別是恒星演化理論的建立,產生了現代星云說并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
現代星云說認為,太陽系原始星云是巨大的星際云瓦解的一個小云,開始自轉并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縮,中心部分形成太陽,外部演化成星云盤,星云盤以后形成了行星。
隨著宇航事業的發展,有關太陽系起源的信息大量增加,使太陽起源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發展,但要徹底揭開太陽系起源之謎,、還要天文學家的進一步努力。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包括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和哈雷彗星。
廣義上,太陽系的領域包括太陽,四顆像地球的內行星,由許多小巖石組成的小行星帶,四顆充滿氣體的巨大外行星和充滿冰凍小巖石被稱為柯伊伯帶的小天體區。其中目前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在太陽系中,太陽質量占總質量的99.8%,太陽是有熱核能源輻射的發光恒星,其他天體沒有核能源輻射。而大行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圓軌道上,同向繞太陽公轉,具有共面性、近圓性和同向性,行星同太陽的距離還具有規律性。
令人驚奇的是在太陽系中,質量占99.8%以上的太陽的角動量只占1%左右,而質量不到0.2%的其他天體的角動量總和卻占99%左右,這是太陽系角動量的特殊分布問題。
總之,太陽作為一顆普通恒星帶著太陽系其他成員萬古不息地繞銀河系中心運動。